电车之家移动版
三元增混电池
 三元增混电池(NCM/NCA for EREV/PHEV)速览
 
一句话:把三元锂的高能量密度“塞进”增程式/插混车有限的底盘空间,让“小油箱+大电池”真正跑远、跑得省心。
 
1. 典型化学体系
 
   • 正极:中高镍三元(NCM523→NCM622→NCM811,或镍钴铝NCA)
 
   • 负极:石墨为主,高端型号掺硅(≤10 % SiOx)
 
   • 单体容量:50-320 Ah,适配 30-80 kWh 混动电池包
 
   • 系统能量密度:160-220 Wh/kg(体积利用率≥75 %,CTP/CTC 结构)
 
2. 为什么要用三元做增混
 
   • 能量密度高:同体积多装 20-30 % 电量,纯电续航轻松做到 150-250 km(CLTC)。
 
   • 低温衰减小:-20 ℃ 仍保持 ≥80 % 放电功率,冬天不“掉速”。
 
   • 快充快放:2-4 C 持续放电满足“电驱优先”策略;2 C 快充 20 min 补能 30-80 %。
 
   • 长寿命:≥1500 次循环+日历 10 年,满足整车 30 万 km 质保。
 
3. 主流产品一览
 
   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 
   │ 供应商       │ 型号/规格       │ 配套车型举例      │
 
   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 
   │ CATL        │ 62-72 Ah 三元 2C │ 理想 L7/L8、问界 M5│
 
   │ 欣旺达      │ 173 Ah 三元 2.2C │ 理想 L9            │
 
   │ 蜂巢能源    │ 80 kWh “堡垒2.0” │ 高端 PHEV(未官宣)│
 
   │ 中创新航    │ 88 Ah 三元 1.8C │ 零跑 C11 增程      │
 
   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  
 
4. 技术趋势
 
   • 高镍低钴:Ni≥80 %,钴≤5 %,降本 8-10 %,能量密度再提升 5-8 %。
 
   • 锰基高电压:Ni-rich + LMFP 混合化学,兼顾高能量与低成本。
 
   • 无模组 CTP 3.0 / CTB:空间利用率 80 %+,Z 向高度 ≤110 mm,适配轿车底盘。
 
   • 智能 BMS:基于 SOH/SOC 双估算法 + 云端大数据,实现 2 % 以内的续航预测误差。
 
5. 与磷酸铁锂增混电池的对比
 
   • 能量密度:三元 > LFP(220 vs. 160 Wh/kg)
 
   • 成本:三元贵 5-10 %,但续航溢价可抵销;高镍降钴后差距缩小。
 
   • 安全性:LFP 本征更安全;三元通过高镍包覆 + 陶瓷隔膜 + 定向泄压阀,可达新国标热失控 5 min 不起火。
 
   • 适用场景:三元主攻“大电量、高续航、高寒区域”;LFP 用于“成本敏感、市区短途”。
 
一句话总结:三元增混电池正在成为 30-80 kWh 级别高端插混/增程市场的“性能担当”,随着高镍低钴、CTP 和快充技术的成熟,2025-2030 年市占率有望从 35 % 提升至 50 % 以上。
 

三元增混电池相关专题

三元增混电池